深圳占據全國90%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和60%的工業級產能。 通訊員供圖
南都訊 記者林敏兒 通訊員黎津慧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無人機協會在深圳華強北近零碳公園舉辦“智啟藍天·創想未來”鵬城低空白名單賽事公益培訓研討會。活動吸引了大灣區100余家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專家及媒體參與,聚焦如何將華強北低空經濟產業帶資源優勢轉化為飛手競培的新優勢,現場舉行簽約授牌儀式,首批20家優質教培機構獲授“白名單賽事培訓基地”牌匾。
資源融合:破局百萬人才缺口
作為全球無人機產業核心城市,深圳占據全國90%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和60%的工業級產能,全球專利布局超1.4萬件,產業規模持續領跑。但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無人機操控員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且仍在持續擴大。當前培訓市場存在“無專業師資、無標準場地、無技術支撐”的現實困境。
華強北自2025年1月起,依托“天空之城”低空經濟產業帶技術積累,聯合鵬城低空引入行業頂尖人才資源,創新利用荔枝公園、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等“公園帶”作為天然培訓場地。與會專家指出,這種“低空帶+公園帶”的資源融合模式,既解決了傳統培訓場地受限的問題,又通過產業技術反哺培訓體系,有望催生出全國領先的飛手培訓高地。
賽事驅動:以賽促訓、以訓帶賽
鵬城低空賽事總監王洪超表示,教育部白名單賽事是銜接“人才鏈”與“產業鏈”的關鍵紐帶,既為青少年提供接觸無人機等尖端科技、錘煉實操能力的實戰平臺,更是發掘和培養未來飛手人才的重要通道,也為教培機構提供檢驗教學成果、對接產業需求、提升專業服務能級的核心場景。
有培訓必有競賽,有認證才能進階,通過賽事檢驗培訓成果,以認證體系推動技能進階,華強北將培訓體系與賽事體系深度綁定,形成“以賽促訓、以訓帶賽”的良性循環。通過定期舉辦低空競技賽事,吸引全國優秀飛手集聚,進而帶動無人機研發、制造、服務等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最終形成“人才集聚-產業升級-經濟增效”的可持續發展鏈條。
三圈融合:“熱帶雨林式”生態
今年以來,華強北街道聚焦新質生產力策源地建設,構建起獨特的“三圈融合”模式:以“一公里電子信息全產業鏈生態圈”夯實產業基礎,以“一星期全流程高速制造圈創新加速器”提升轉化效率,以“一站式生產性服務業高效協同圈”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熱帶雨林式”創新創業生態。
在低空經濟領域,華強北率先建成全國首個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生態和無人機設備選品中心,通過世界無人機大會、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華強北峰會等平臺,促成峰飛航天等30余家頭部企業簽約進駐,達成采購訂單超百宗,招商引資突破10億元。此次飛手培訓體系的落地,是華強北依托“低空帶+公園帶”優勢、釋放產業生態能量、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最新實踐,為深圳打造“天空之城”注入強勁動能。